由亚洲艺术当代(Asian Art Contemporary)主办,携手韩国庆星大学(Kyungsung University)与纽约 A Space 画廊共同呈现的跨国艺术展《城市凝望:艺术视角下的风景与归途》(City Gazes: Artistic Perspectives on Place)正式拉开双城展期。
城市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生活经验、文化交汇与身份认同的映照。本次展览由策展人吉麟(Webson Ji) 与 Ju Hyun Kim 联合策划,汇聚了15位亚洲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探索都市与地域景观的感知、诠释与重构。参展艺术家包括 Abhishek Tuiwala、Ami Park、易承桃、Doi Kim、Hee Jeong An、Hyunju Lee、Jinwoo Moon、Jun Ho Kim、Minjung Kim、Mok Ji Soo、Paul Mok、PTPC、Sao Tanaka、李相龙与宋香泥。
展览通过多样的艺术语言捕捉城市生活的细微纹理——既有日常片段的瞬息捕捉,也有对记忆、迁徙与归属的深刻思索。无论是绘画、摄影、装置还是跨媒介创作,作品都邀请观众重新思考人与地方之间不断演变的共生关系。在纽约,A Space 画廊的工业风格空间为作品注入独特的当代语境;而在釜山,庆星大学美术馆的学术氛围则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维度。双城展陈本身便是“多元视角”的最佳注脚,观众可在比较之中体会文化背景下艺术表达的差异性,同时感受跨越文化的共同情感联结。
透过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观者得以窥见城市的多重叙事——或怀旧、或批判、或礼赞——共同拼贴出超越地景意义的城市肖像:城市既是历史的沉积层,也是创意的发生地。
雕塑家 Abhishek Tuiwala 的实践涵盖金属锻造、木作、装置与石墨绘画。他通过解构与重组日常物件建构讽刺性的叙事,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以回应身份、文化转译与移民等议题。他的石墨绘画延续了这种破碎与重组的语言,通过形态异化揭示移民社群的文化裂痕。
艺术家易承桃则通过绘画、雕塑与数字媒介探讨人造物与系统的文化演变,在虚与实的交织中揭示塑造意义的技术与感知机制。Sao Tanaka 生于东京,现居纽约,先后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专业、一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后赴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深造。她的创作受神话启发,通过无机物质的生成场景探讨地域与集体身份认同,并曾获 POLA 艺术基金会海外研修奖(2024–2025)与涩谷艺术奖(2019)。
艺术家李相龙借用流行文化与网络图像的符号,重新设计社会事件与日常经验,并以绘画、影像与 3D 动画等媒介,营造戏谑而荒诞的视觉语汇,重构主流叙事之外的另类视角。艺术家宋香泥工作与生活于北京与纽约之间,2016 年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插画学士学位,2020 年获普瑞特艺术学院纯艺硕士学位。她的创作跨越二维与三维媒介,以绘画、素描与陶瓷探索身份认同、自我观照与想象力的无限延展。
韩国艺术家 Hee Jeong An 以候鸟与海洋生物为意象,在釜山的都市景观与自然生态之间建立对照,凸显都市语境中自然的存在与魅力。Kim Min-jeong 则是一位扎根釜山的画家,专注于描绘城市的建筑与街巷肌理,以画笔捕捉这座城市不断变迁的风貌。Mok Ji Soo 通过细致记录与再创作,呈现釜山逐渐消逝的澡堂文化,展现其作为社区纽带与沉思空间的独特意义,为当代观众赋予新的理解与感受。Jun Ho Kim 则以釜山的地名为线索,挖掘城市记忆。他通过“Juno Tour”项目活化历史场所,并创建名为“冷藏库”的民间叙事数据库,将冰冷的都市空间转化为集体记忆的触点。
策展人吉麟与Ju Hyun Kim长期活跃于纽约与釜山,致力于推动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与提升亚洲艺术家的国际能见度。《城市凝望》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文化对话。当纽约的都市节奏与釜山的海港气息在作品中相遇,我们看到的已不只是两座城市的映照,更是一则属于全球化时代所有城市的寓言:在记忆与未来之间,在在地与流动之间,艺术始终是最敏锐的见证者,也是最诗意的诠释者。(来源:艺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