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9日下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重庆市博物馆协会承办的“重走《苦干》之路”公益放映活动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活动首次在国内完整播映了《苦干》修复2.0版,是我市历史学界、文博业界的一次业内交流。重庆市历史学界代表,中心城区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博企业等单位代表近200人跟随纪录片镜头重走《苦干》艰辛之路,重温抗战烽火岁月。
据了解,此次播映的《苦干》修复2.0版是继在美国奥斯卡博物馆首映以来,在国内的首次放映。美国电影纪录片《苦干》是一件见证中国大后方抗战历史的电影珍贵文物,是80多年来中美民间合作的典范案例,其拍摄、上映、获奖,尤其是重回中国后的创新创造,堪称传奇。
影片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美国人雷伊·斯科特于1939-1940年间深入战时中国西部地区拍摄,影片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顽强的抗战精神。尤其是以震撼镜头真实记录了1940年8月19日-20日,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大轰炸,与山城军民不屈不挠、愈炸愈强的重庆精神,是国际视角下记录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的珍贵史料。
活动上,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引进和研究《苦干》团队首席专家周勇回顾了《苦干》从引进到研究,进而回到美国奥斯卡放映的传奇历程。
周勇指出,85年前的今天,是美国记者斯科特在重庆记录日本飞机轰炸重庆的日子。85年后的今天,我们放映《苦干》,意义重大。这是向伟大抗战历史的致敬,也是向创造《苦干》的中国和美国朋友致敬。
早在2014年,周勇从多方面发现了《苦干》的原始素材及其巨大价值,历尽艰辛在2015年将其引进回归中国。以周勇为代表的重庆团队历经十年持续研究与活化利用,取得了包括还原修复《苦干》电影原貌的1.0版、撰写学术著作论文、拍摄电视纪录片、拍摄动画电影《火凤重天》等在内的一系列成果。今年又联合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修复了《苦干》影像,创造了2.0版,使这部尘封的奥斯卡影片焕发新生。今年6月,《苦干》修复版在美国奥斯卡博物馆成功放映并举办沙龙分享,受到美国各界欢迎,被称为“中国电影文物研究和活化利用的典范之作”。周勇还透露,重庆史研究会和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共同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苦干>归来》也已经制作完毕,将于近期在中央媒体播出。
周勇指出,十年来中国团队创造的“《苦干》中国传奇”,是中国与美国民间合作的结果,但更凝聚着中国人的创新创造,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重庆历史、文博学界的光荣和自豪。
活动期间,周勇将研究团队搜集到的部分《苦干》素材捐赠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白九江接受捐赠,他感谢重庆史研究会和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慷慨捐赠,表示此番捐赠有助于让历史研究团队和文博研究团队共同努力,协同开展《苦干》有关文物研究、展陈、传播、文创,续写“《苦干》中国传奇”。
捐赠仪式后,全体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85分钟的修复版《苦干》影片。观影结束后,与会史学界、文博界专家还举行了专家学者座谈会,专家们围绕影片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展开深入研讨,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研究《苦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重走《苦干》之路”活动以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珍贵纪录片为抓手,通过研究、修复、捐赠、观影、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深化了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推动了学术成果向公共文化资源的转化,生动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更成为促进中美民间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来源:重庆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