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美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成都市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未来之境:科技 +艺术 |第五届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共创作品联展——遥感:技术想象与日常情境”展览,在成都市美术馆 B区 B7/B8展厅开幕。
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长杜卫,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勇,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会勇,成都市美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李志权,成都市美术馆专职副书记涂樱鸽,重庆时代美术馆运营总监欧阳玉姝、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陈杉,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执行院长甄进等嘉宾出席开幕式。来自川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兄弟院校及川美、电子科大相关职能部门、部分学院的负责人及川渝地区艺术家等参加了开幕式,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主持了开幕式。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致辞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在致辞中表示,电子科大在“双一流”建设中锚定“科技铸基、艺术赋能”的创新路径,从创设iArt交互新媒体辅修专业,到今年启动全国首个“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艺术”跨省跨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两校六载合作累计培育了百余件大型新媒体作品,为“数字中国”战略培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成电 ·川美”范式。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展览的题目“遥感”——它象征着我们既能借助技术触摸远方、触碰未来,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刻地感知当下。而“如何平衡科技与人文、让两者协同赋能生活”,正是科学与艺术需要共同探讨的核心话题。事实上,科学与艺术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种协同共生,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选择、人类社会发展的选择,更是两校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创新进程中的重要选择。未来,我们必将以实际行动坚定践行这一选择。
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长杜卫致辞
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长杜卫为嘉宾代表发言,指出联展让科技艺术从象牙塔走向公共空间,两校合作的“破壁”只是开始,“共生”才是最终追求,愿科技的精度与艺术的温度,化作感知时代的“遥感”之力,托举青年飞向更广阔的未来。
《等待》张艺 铁板、电机、交通反光漆、探照灯、反光贴纸尺寸可变
本届联展由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唐勇教授与电子科技大学素质教育中心首席专家刘惠教授联合策展,电子科技大学交互新媒体艺术专业首席教授彭岷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副系主任张翔等共同执行,两校跨学科背景为展览提供核心支撑。展品以“交互体验+情境反思”为核心,涵盖机械装置、数据可视化等形态,通过红外传感、电机控制等技术与自然意象、日常情境的深度融合,精准诠释“技术洞察、解构日常”的策展理念。
《候雨》赵致远、王瀚葎 水写布、履带装置、丝杠交互装置、铝型材 350x200x750cm
四川美术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自 2020年共建“科技 +艺术”“艺术 +科技”联合培养基地以来,持续探索新工科与新艺科深度融合的跨学科培养体系,重点培育学生分析复杂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复合型创造力。依托这一探索,两校先后以“破壁”“超验植入”“无界漂移”“永动”为主题,成功举办四届科技艺术联展,通过多元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打造了多个超感体验的跨界艺术场景。
《脉动》莫丹洋、陈盅含、韦子怡、秦源浩 红蓝电线,推杆/旋转电机 450x500x380cm
2025年,基于六年持续的教学科研实践,两校联合申报的“电子信息工程 +实验艺术”联合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例“新艺科 +新工科”本科培育典型案例。今年年不仅是两校第五次举办跨界科技艺术联展,更彰显了两校联合持续打造的跨界教师团队的改革成效——他们打破传统教室边界,以美术馆为实践场域,通过艺术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在科技与艺术领域的创新潜能。该联合学位项目于 2025年迎来首届学子,印证了行业与市场对“懂技术、会创作、具审美”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络》李适新、汤馥祯、赵致远、滕丹亮、于昕冉 不锈钢框架、电机、蠕动泵、pcb管 350x250x250cm
当指尖在遥感交互装置上轻触,我们与万米高空的地球脉搏产生共振。当目光追随屏幕里流转的遥感影像,日常视野中熟悉的街巷、田野,瞬间被赋予了俯瞰时空的全新维度。川美与电子科大师生用技术为笔、想象为墨,让遥感不再是实验室里的专业术语,而是能触摸、能感知、能联结日常的艺术语言。这场展览落幕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温柔的启蒙——原来科技与生活的距离,不过是一次想象力的跨越,而遥感,正是架起这段距离的桥梁,等待着我们在未来继续探索人与世界对话的无限可能。
《向阳而生》张增增 射灯 240x240x240cm
“遥感”非疏离,而是跨距共在新形态——借数字技术拓展感知,在虚实交融中联结“附近”与当下,承载人文温度,探索数字化时代共情能力。
展览位于成都市美术馆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馆)负一楼,将持续至10月30日。(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