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上午,“孵化杰作·铸就品牌”——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创新发展座谈会在蓉举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卢庆华出席会议。成都市委副书记陈彦夫主持会议。
高世名在讲话中表示,在成都,金钟奖是全民节日,在成都,音乐是日常生活。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截至目前全网关注度超过5亿,展现了金钟奖、音乐对于社会的广泛影响。中国音协要和成都市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好金钟奖的“下半篇”文章,深化评奖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音乐新声IP的孵化加速、运营推广,助力优秀音乐人才成长,助力催生创作优秀作品,让中国的音乐家和作品跟国际同行有更加直接深入的交流合作。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要坚持开放包容,要以巨大的容量去承载无限丰富的音乐创作和生态,要有一大批国内音乐人与全球最优秀的音乐同道一起做最前沿的探索。我们对音乐要有主张,要有愿景,这个主张和愿景某种程度上要超越音乐本身,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音乐的贡献。期待全世界的音乐家跟成都和所有热爱音乐的人们一道,共同创建具有独特愿景和未来的“国际音乐之都”,以音乐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向前的精神力量。
座谈会上,国际知名艺术家、“音乐之都”城市代表、国内知名艺术家及音乐专家、成都市区(市)县代表,围绕音乐人才作品、演艺载体与产业聚集区、城市音乐品牌全球影响力等各方面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座谈。期待依托中国音乐金钟奖汇聚的国内外音乐专家、优秀选手等高端资源,为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提供务实建议与战略支持,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陈彦夫在座谈会上介绍,成都与中国音乐金钟奖的缘分始于2019年,七年里,共同见证了金钟奖在成都的发展与改变,更感受到成都在金钟奖浸润下的成长与突破。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从来不是“单点突破”的独奏曲,而是“多元协同”的交响乐。它需要开放的视野,需要先进的理念,更需要深度的协作——唯有以交流破题、以合作聚力,才能让国际音乐之都的音乐创作更有深度、产业发展更有活力、城市品牌更有影响力。
本次座谈会以“孵化杰作·铸就品牌”为主题,设置了“聚才引智·孵化杰作——构建国际化音乐人才作品蓄水池”“筑巢引凤·聚业成势——打造世界级演艺载体与产业聚集区”“音潮澎湃·铸就品牌——提升城市音乐品牌全球影响力”三个议题。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主席彼得·保罗·凯恩瑞斯,国际青年音乐联盟执行总监布拉什科·斯米莱夫斯基,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文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世界音乐之都代表亚当·巴拉斯,中国音协顾问王次炤,中国音协琵琶学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成都市武侯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雷晓鹏,国际音乐理事会主席希拉·C.伍德沃德,哈尔滨市文广旅局艺术处处长张晓玲,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林戈尔,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马薇等分别参加三个议题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实操价值的建议。
林戈尔在发言中介绍,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在成都市打造音乐之都的工作中发挥了省级文艺家协会的专家优势和组织优势,起到了联络、协调、组织的作用。首先是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主办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的落地举办,省音协积极协调,配合中国音协连续八年成功举办了四届。在该赛事活动中,省音协积极推荐本土选手冲刺大赛,不但办好了四川赛区的选拔赛,且通过层层递进,四川选手在全国比赛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协调成都市和中国音协之间的业务联系,既让中国音协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熟悉成都的情况,也让成都市音乐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得到中国音协的指导。其次,省音协协调了“蓉城之秋”国际音乐季,提供了工作支撑、人才支撑。
“金钟成都音乐产业园”授牌仪式同期举行。成都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小峰作为授牌方代表,将其授予被授牌方代表雷晓鹏。(来源:四川省音乐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