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人物

张继先:济世活人 大医精诚

来源: 2022-09-14 16:21
关键字:张继先

b922fc21ae8a6d8086a0167320afe0b.jpg

张继先:四川乐山人(1907~2012)。着名长寿国医名家。毕生从医80余年,医术通神,医德高超,多才多艺,传奇无数,声名远播。

先生17岁(1931年/民国二十年)师从国医大师陈鼎三从医,步入杏林。潜心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和《金匮要略》等国医典籍及其临床实践,兼收并蓄,精进不已,终成果斐然,声名鹊起。是蜀中长于伤寒和温病治疗的国医体系的主要创建人和代表。为我国中医药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不少现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名医大家。

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善治大病难病,且屡有起死回生之传奇案例,曾多次应邀为国家和省市党政高层人士诊病,故名动八方。在业内和当地民众中,更无人不知,家喻户晓。

先生广受各界知名人士敬佩。于右任、马一浮、朱光潜、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王星拱、周厚枢、冯建吴等均与其交往甚深,感情甚笃。大书法家、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书赠“仁以为己任”。驰名国际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对其草本植物酒奇效欣赏不已。当代国画大家冯建吴盛赞其为“济世活人张继老”,并赠画题赞曰“济世活人,大医精诚”。


师从大家 青年成名

先生1907年出生于符溪七里坪一普通乡绅家庭,幼时聪慧,好读书,学业成绩斐然。1931年,17岁时,有缘拜得乐山名医陈鼎三为师。陈鼎三(1874~1960),字宗绮,四川乐山人,当时的国医大师陈颖川之得意弟子。陈鼎三特别推崇仲景学说,亦喜用汉以后医家的独特经验。临证识精胆大,刻意求工,以救治伤寒坏证、逆证而名噪遐迩。壮年以后,热心于医学教育,在所办之“是知堂”和中医补修学校,先后招收学生40人,除讲授《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经典外,并自编教材《医学探源》六卷作为讲稿,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地方名医,先后培养有张继先、张允忠(音)、江尔逊等日后乐山地方着名中医。着有《中国医学常识》、《心腹诸痛论》、《柴胡集解》等专着。

先生师从陈鼎三学医后,每日牢记背诵各类中医典籍,记忆力惊人,乃至90多岁时仍能倒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经典中医名着。他认真学习望闻问切,同时潜心学会辨识各类药材,掌握其药性及其炮制要领和技艺。由于天资聪慧,善能融会贯通,在学习实践中辩证准确,常有奇方奇效。同时,先生习医不存门户之见,同一疑难病症不囿于医典、师教,还去信外地索求处方。然后分析比较,择善而从。不以贵贱分人,能者为师。摆地摊的草药医生,能治病他就学。经年累月,汇集了不少草药单方。常以草药单方告诉贫苦人,自采自治,深受患者欢迎。1935年,先生学成出师,与老师合伙经营茂昌源及志和药号,1941年,在朋友资助下,先生创办“资生堂”国药号药房正式挂牌,正式开始了非凡的中医生涯。行医不久,就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很快,他和他的“资生堂”国药号就驰名乐山和外地。民国时期的大书法家余燮阳欣然为该药房题写了牌匾。

千图网_乐山大佛_图片编号37066524.jpg

乐山有大佛坐镇三江汇合之处,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妙手回春  杏林传奇 

先生医术高明,开方大胆稳健,用药配伍大繁若简,精妙无穷。尤长于伤寒和温病治疗,一生中治愈的各类疑难病症患者不计其数,包括如肝硬化、股骨头坏死、妇科肿瘤、恶性肿瘤等。曾多次使已经被诊断为不治的病人“起死回生”,深受广大患者敬佩热爱,口碑天下,传奇多多。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多次应邀为中央和地方党政军领导诊病,备受尊重。

先生行医早年,其时乐山仁济医院(今日乐山人民医院前身)乃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医院,院长是一外国教士,也是医生,其夫人突患牙病,疼痛不已,众多西医中医百般医治均无效果,先生当时年仅20出头,试着大胆开药,服后居然立时止痛,众人称奇。

抗战时期,武汉大学迁至乐山八年,乐山云集了全国知名学者和武大教授百余人以上。先生医术医德本已出名,加之国粹学问深厚,写得一手好字,吸引了很多大师与其交往,被聘为武汉大学等几所学校的校医。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于右任、朱光潜、丰子恺、王星拱、周厚枢等大师均与其常有往来,多有诗文相赠。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校长周厚枢的夫人患血崩,怀孕6月,却无孕迹象,西医久治无效,改求先生。先生诊脉后,认为西医主张"舍子保母"主张不妥,曰∶"用药止血,保母子平安方为上策"。随即开小柴胡处方,服两剂即愈。周厚枢深为佩服,摒弃了对中医的偏见,特聘张为中央技专校医。

长期担任乐山仁济医院院长杨枝高,擅长外科,较有声望。患肺心病久治不愈,苦不堪言。家人乃请先生诊治。先生开方4付药后痊愈,从此二人成为好友。

深圳某企业家患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几乎完全坏掉,无法站立,先生为其配制药酒,嘱其长期服用。数年治愈,能够大步走路。

乐山某教师教师患肝硬化:先生仅开处方一副,嘱其长期服用,3年完全治愈。

峨眉某企业家患肺癌晚期,先生用以毒攻毒之法为其处方,使其成活10年之久。

先生亦精于妇科,先后为许多不育夫妻治愈疾病,使其喜得后嗣。

1978年,先生因过度劳累,身患肝硬化、肝癌、胃癌和食道癌等,腰背疼痛难忍,寝食不安,不得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后,先生把治好自己的病放在首位。他说“治不好自己病的医生不是好医生”,这些在常人看来不易甚至不能治好的病,终于被他一一治愈。此后,尽管已经退休,但乐山及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求医者却络绎不绝,先生先后诊治的病人不计其数,又为很多人减轻了病痛,使恢复了健康。


仁心济世  医德流芳

医者,父母心也。“仁以为己任”,大书法家、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以此书赠先生,是对先生仁心医德的真实写照和最高褒奖。

先生自述,少年立志救国,矢志学医,“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立志解决同胞之病痛,一生以救人治病为己任,不为谋取一己之私利。为此,他终生谢绝一切无关名利。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谢绝了乐山县(今乐山市中区)卫生局长、成都中医学院(今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教授和泸州医专(泸州医学院前身)校长等职务,谢绝了数百万重金购买药方和巨资投入合作建院挣钱的诱惑。潜心医道,矢志不渝,终成一代名医,成为当代四川中医界伤寒和温病治疗体系的主要创建人和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为我国中医药发展人才培养鞠躬尽瘁,先后培养了如陈开国(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临床研究所所长)教授等一大批杰出弟子。

上世纪40年代初,先生的“资生堂”国药号药房创业伊始,就郑重向公众承诺:"治病救人,不分贫富。普及中药常识,诊断不收脉礼费。"并且,每天赠药"10剂"。生药房煎发的每小袋单包的中药都印有药名、效用、性味归经。这在当时、在全国显然是耳目一新的创举。    

先生少年时即立志救国,据地方党史记载,先生早年追求进步,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地方名医身份掩护党的地下组织活动,药铺楼上经常召开党的秘密会议,并为营救被捕党组织负责人四处奔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并不以此为资本向党和国家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反而为支持国家建设,主动交出“资生国药号”和张氏家族在乐山所有的两个院子共36间房子,心甘情愿成为乐山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中医,直至退休。

先生尽管医术高超,声名在外。但对达官贵人从不趋炎附势,非常厌恶其中的作威作福者,若不谦恭相求,必不看病;对待穷人,看病则从不问钱,有就给,没有也不问,有的太穷的穷人不仅不要钱,还把药熬好送去。看病时还认真问询病人家庭情况,有困难的必定尽力相助,正是因为医德高尚,又天资过人,来看病的无一不灵验。

先生日常生活非常简朴,但是对待贫穷的患者和乡亲却从来非常慷慨,经常接济。还经常将自己节约下来微薄薪金成百上千的送给素不相识的穷人人。有次在外地给一企业家看病,在街上见一老年妇女孤苦无依,他便把身上所有钱给了老人。企业家深受感召,当场赠给老人2万多元现金。均不留名,转身而去。

20世纪50年代,先生在中国科学院重庆中医研究所从事医药研究和教学期间,一日,继先老在饭馆吃饭后结账,店家分文不取。店老板说,自己是乐山人,幼时,其母病重,无钱医治,继先老曾叫店中伙计免费熬药送药,治好其母,所以一直感恩在心。

1.jpg


养生有道 长寿有方 

先生从医80余年,不仅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更治愈好了自己所患的重病,精力充沛,乃至百岁以上仍阳气刚健,是蜀中着名的长寿名医。究其奥秘,一是淡泊处世、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二是国医养生文化的深厚学识和践行。同时也得益于其祖上秘传的道家仙方草本植物酒。该秘方源自东汉在四川创始道教的张天师,后散落民间。两千多年来,辗转传自先生祖上。该酒严格采用天然地道名贵草本植物,秘法调配炮制后,经纯高梁白酒浸泡过滤调味而成。先生行医之余,亲自炮制药材和酿酒,不仅家人享用,更乐施他人。这里还有一段动人佳话:着名的百岁国画大师张大千抗战时期在乐山与先生私交甚好,常居于先生家中,犹爱品饮这一草本植物酒,赞不绝口。离开乐山前往敦煌之前,来到先生家中辞行,并带来好几个皮囊,灌满该酒,以供途中饮酌。

中医经典《内经》曰:“四十而过,精气自半”,“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先生禀仙方之精髓、参合数十年之临床观察苦思,依循《内经》,改进原方,使之补阳而不伤阴,补阴而不伤阳,相得益彰,更具强生健体之奇效。

先生之后,其子张正心秉承父亲医术医德治病济人,更进一步发掘《内经》精要,结合行医实践和现代医学知识,对该方进行了科学调配重组,使其更加富含养生功效、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的养生需求和生活习惯。该酒的主要功效:滋养填补肾精,激发命火,强筋健骨,通经行络,活血化瘀,增强心肌活力,改善疲劳,提高生活质量。老中青皆可服用。

摄图网_500721632_峨眉山风光(非企业商用).jpg

峨眉山位于乐山市西部,风景秀丽,被赞为“蜀国仙山”,同时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附:张继先先生国医生涯简历

1934年17岁,拜乐山名医陈鼎三为师学习中医。1937年与陈鼎三在乐山合办志和药号。1943年在乐山城区独立开设“资生堂”国药号。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乐山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主要召集人,组织全县医卫人员学习业务,提高医疗水平。1951年,将药号全部医疗设备无偿投入筹组乐山县红十字会医院并担任学科带头人。1956年调入乐山专区医院工作,1959年调往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中医研究所,主研肿瘤治疗,主管中医所附院临床技术及重庆医学院中医课程讲授,同年当选为全国肿瘤学会会员。1963年,中医研究所改革,主动要求调回乐山继续行医,一直工作至1978年退休。2012年逝世,终年105岁。

一代名醫,蜀中聖手。張繼先大師傳承人張正心先生(中)在亞旅衛視成都基地簽署合作授權書,著名律師陳曉慶主任(右)見證簽署。1.jpg

一代名医,蜀中圣手。张继先大师传承人张正心先生(中)在亚旅卫视成都基地签署合作授权书,着名律师陈晓庆主任(右)见证签署。

一代名醫,蜀中聖手。張繼先大師傳承人張正心先生(中)在亞旅衛視成都基地簽署合作授權書,著名律師陳曉慶主任(右)見證簽署。2.jpg

一代名医,蜀中圣手。张继先大师传承人张正心先生(中)在亚旅卫视成都基地签署合作授权书,着名律师陈晓庆主任(左)见证签署。